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衡水泓铝门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衡水泓铝门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冯太后的丈夫?
拓跋濬是冯太后的丈夫
冯太后
北魏文成帝皇后
拓跋弘嫡母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人,鲜卑化汉族。北魏时期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成文明太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以纪念冯太后。
拓跋濬(440年-465年),字乌雷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452年-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长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闾氏。
拓跋濬在位期间,推行和平外交政策,息兵养民,诛杀宗爱,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北魏孝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面对政局动荡,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献文帝去世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执掌天下十五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享年五十岁,安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明,史称“文成文明太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以纪念冯太后。
汉武帝的宰相是个小人,坑死两个政敌最后被索命,事实真相如何?
汉武帝的宰相是个小人,坑死两个政敌最后被索命。
关于这个说一下,汉武帝时期的宰相不少,总共有13个。第一个是建陵侯卫绾、第二个是魏其侯窦婴、第三个是柏至侯许昌、第四个是武安侯田蚡、第五个是平棘侯薛泽、第六个是平津侯公孙弘、第七个是乐安侯李蔡、第八个是武强侯庄青翟、第九个是高陵侯赵周、第十个是牧丘侯石庆、第十一个是葛绎侯公孙贺、第十二个是彭城侯刘屈氂、第十三个是富民侯田千秋。
这些丞相从第四个武安侯田蚡是个分水岭,其被处理之后,也标致这汉武帝彻底摆脱了后宫皇太后的掣肘,真正开始掌权。前期的这四个丞相,其老师建陵侯卫绾,算是自己提拔的,不过在太皇太后窦太后眼里属于玩闹性质,后其出手,卫绾被免职,汉武帝的初次新政也失败了。魏其侯窦婴和柏至侯许昌都是窦太后选的,窦婴被去还是因为儒家和法家的争斗。武安侯田蚡是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受其母亲王太后的掣肘,被迫选的。你说的应该丞相应该是他。
武安侯田蚡是王太后同母弟弟,好赌、好玩等等。前期通过其脑子一步一步帮助其姐姐当上皇后,帮助刘彻当上太子,汉武帝即位之后,又一次次帮助其化解了危机。后期,又和淮南王公主刘陵交好,甚至谋划换皇帝,后来因为形式和别人劝阻作罢。
在窦太后死后,因为丞相的问题和窦婴产生矛盾。后来其争斗主要的也是代表其皇太后姐姐和窦家的争夺朝廷的权利,王太后因为前期的经历,一直看不惯窦姓人士,所以两人的矛盾一直存在。后汉武帝针对豪强,田蚡率先出手对付窦婴的人灌夫,结果因为其知道了当初自己的谋划,所以作罢。但是矛盾一直存在。
矛盾爆发是由于天降灾害,为了百姓的利益,汉武帝派遣窦婴持节扒了王太后和田蚡这边田地的大坝,导致其田地彻底被淹没,后田蚡找窦婴想换田,被拒绝,矛盾加深。彻底激化是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大闹婚宴,田蚡趁机将其拿下,关入牢中,本来不用杀的,但是被王皇后逼迫,灭了灌夫的三族。
窦婴因为替灌夫说话,所说的一些和实际情况不符,被抓后,委托其家人拿出了景帝留给其的诏书,但是没有找到留存的底稿,然后,以大逆不道被杀。
其实这个和田蚡是不是小人真的没关系。这里面更多的是权利之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衡水泓铝门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衡水泓铝门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