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驿铝门窗,诺的门窗

门窗资讯网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诺驿铝门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诺驿铝门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忽必烈的“元朝”和拔都的“钦察汗国”,哪个版图更大?有怎样的历史?

忽必烈的“元朝”和拔都的“钦察汗国”相比,当然是“元朝”的版土大,“钦察汗国”只是成吉思汗蒙古国分封的一个汗国,同时期分封的汗国还有几个。元朝的皇帝在名义上仍是各汗国的大汗,彼此间还有一定的联系。

诺驿铝门窗,诺的门窗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53年)攻占大理,收服了云南其它地区各部落,并派兵攻占吐蕃。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又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攻占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较之汉唐盛世,领土更加辽阔。元朝政府以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为京畿直辖重地,还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立了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其下又各设若干万户府,并在该地设置驿站,调查户口,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政府在云南设置行省,云南地区从南北朝以来长期割据的局面至此结束。

至正二十年(1360年),元朝政府又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

元朝建立时,成吉思汗时期所建立的横跨欧亚的蒙古国,除元以外,已逐渐分裂为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等独立的汗国,但元朝的皇帝在名义上仍是各汗国的大汗,彼此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忽必烈弟旭烈兀统治的伊儿汗国,与元朝的关系最为密切。元朝与伊儿汗国之间,使臣长期往来不绝,伊儿汗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方面都深受元朝的影响。

在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我是喜欢历史的一杯清茶饮江湖。我来回答。

元朝的版图比钦察汗国大一倍。

元朝国土面积1372万方公里,钦察汗国国土面积600万平方公里。

那他们又有怎样的历史呢?

四大汗国的形成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尔浑河)源头召开了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国号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元、明、清前中期的汉文书籍中,并没有成吉思汗的称呼,而是成为成吉思皇帝,西方的史籍中则记载为成吉思汗,后传入中国。)

大蒙古国建立后,就不断的对外扩张,进行了第一次西征,期间成吉思汗把领土分封给了四个儿子,其中三大汗国就是在各自的封地上形成的,但此时还只是各个儿子的封地,没有形成汗国,成吉思汗死后,其继承人又进行了两次西征,长子西征和旭烈兀西征,伊尔汗国就是旭烈兀西征的成果。

四大汗国的建立

此时的四大汗国还只是诸王的封地,一个历史事件的到来,让四大汗国正式建立了,并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蒙古帝国”。

1259年8月11日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钓鱼山上,蒙哥之死震撼了整个蒙古帝国,也影响了整个后来的历史走向。

谁来继承汗位?

蒙哥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都想当蒙古大汗,蒙古帝国内讧开始了,无法恢复的裂痕在帝国渐渐的形成了,经过四年的内战,忽必烈赢得了胜利,继承汗位,并于公元1271年,在其领地内建立元朝,国号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并继承了原大蒙古国的法统。在内战中,忽必烈为了争取宗王们的支持,默认了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至此四大汗国建立起来了。和元朝一起形成了“蒙古帝国”。

四大汗国承认元朝宗主国的地位,作为元朝的藩属国,汗国的君王继位都需要得到元朝的正式册封。此时的蒙古帝国达到了世界顶峰。

钦察汗国,四大汗国中最有实力的汗国,也叫金帐汗国,领土东起额尔齐斯河,西到多瑙河,南到高加索山,北到北极圈附近,公元1242年,正式称为“钦察汗国”,对当时的东欧各公国享有宗主权,其中包含罗斯公国。到了15世纪20年代钦察汗国分了成了9个汗国,1480年,进攻莫斯科公国失败,结束了对罗斯公国238年的统治。

莫斯科公国就是后来的俄罗斯。

1502年,钦察汗国灭亡了。蒙古帝国的辉煌彻底的落下了帷幕。

导读:其实除去成吉思汗分封的术赤、拔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外,就剩下拖雷的封地和蒙古大汗的直属领地了。自从拖雷一系的蒙哥汗继承了汗位后,拖雷一系也不需要什么封地了。从遥远的中东地中海沿岸到远东的太平洋都是拖雷系大汗直属领地。再加上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夺大汗时把大汗直属领地中许给旭烈兀的西亚部分组件的伊尔汗国总计是四大汗国加大汗直属领地元朝版图。如果按照面积从到小排列如下:元朝>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其中元朝的版图面积将近1400万平方公里,而拔都的钦察汗国虽然横跨欧亚但是面积也仅有600万平方公里。

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从元世祖称帝建立国号大元开始到元顺帝离开大都共享国98年,经历十一为帝王。在王朝末期被常遇春和徐达组建的大明北伐军横扫,元顺帝被迫从大都向草原逃窜。而术赤、拔都父子建立的钦察汗国(也翻译为金帐汗国)由于远离中原王朝,所以不常见于我国史书。但是钦察汗国也是横跨欧亚,包含多民族面积达到600万平方公里的强大汗国。下文我们来做一下详细阐述:

元朝、北元、蒙古大汗历史

从蒙古崛起后,蒙古政权的首领成为大体经历以下步骤的衍变:蒙古大汗(从铁木真到蒙哥)--->元朝皇帝(从忽必烈到1402年鞑靼去帝号重新称可汗)--->蒙古可汗(鞑靼、瓦剌相互争斗,拥立黄金家族傀儡可汗)。其中元朝在中原的98年的历史我们基本耳熟能详,所以我们着重介绍元政权撤出中原到1402年去帝号重新称呼可汗这一段北元的历史。

元朝在1279年灭亡南宋后统一中原,由于蒙古帝国征服地域广所以元朝杂糅了伊斯兰文明、蒙古文化、汉文明等等多种文明形式。元朝的立国始终没有放弃游牧民族本色实行半农耕半游牧的治国方式。也是因为这个基础,元顺帝才能在保留建制的情况下退回蒙古祖地。元朝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庞大的国土凸显了文明的多样性。元朝高达14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间接催生了后来广泛使用的行省制度。

领土广袤富庶且极具商业活力的元朝本应该国祚长一些,但是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导致上层一直不稳定。高层一直在位争夺皇位竞争,地方官员贪污腐败也就蔚然成风。这才导致元朝仅仅98年变退出了中原,在草原上延续北元政权。

退回蒙古草原的蒙古政权依然保持了元朝的国号,皇位传承依然按照按照中原汉式的年号、庙号、谥号传承。大体经历元惠宗(元顺帝)、元昭宗、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以上有汉式庙号或者谥号)以及卓里克图汗、恩克汗、尼古埒苏克齐汗三个大汗,直到既没有帝号也没有汗号的坤帖木儿被处死北元去国号为止。

而北元黄金家族自从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击败后郁郁而终再也没有庙号和谥号的传承。蓝玉俘虏北元宗室、王子公主三千多人,同时缴获元庭印信。自此黄金家族对于草原的掌控力迅速下降,直到1402年鬼力赤杀是末代元帝坤帖木儿北元灭亡。

术赤、拔都父子创建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国祚200余年

说起术赤一系开创的钦察汗国还要追溯到成吉思汗对四个儿子的分封领地。老大术赤的封地的东部边界在额尔齐斯河西部,至于西部的边界基本上是打到哪里自然就算哪里了。历史上钦察汗国的西部边界曾经推到欧洲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波兰境内。北部边界抵达北极圈;南部隔着黑海、里海和高加索山脉与旭烈兀的伊利汗国接壤。

在这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流密布、水源充足;大部分版图处于温带气候宜耕宜牧。庞大的国土内部既有水草丰美的中亚草原,又有富庶值得开垦的黑土地。更何况境内伏尔加河等河流密布,使处于丝绸之路西部水陆畅通。所以钦察汗国是农耕、游牧、商业并重的国度,既不缺优良的战马和彪悍的战士也不乏充足的粮食和充足的税收。所以成为13世纪后期到15世纪末的霸主。

蒙古由于文化习俗和政体的因素,分封成为常见的管理形式。其实钦察汗国也来源于成吉思汗的分封,所以拔都建国后就开始有白帐汗国和蓝帐汗国的分封。从1219年建国到1502亡国不断有领土分离出去,这就让钦察汗国的直属领地和西周一样逐渐缩小。钦察汗国总共有44位君主在位,到钦察汗国最后一任大汗克里米亚汗国被击杀总计283年。

两百多年中分离出去的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先后被被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国吞并。其中喀山汗国亡于1552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亡于1556年;西伯利亚汗国亡于1598年;克里米亚汗国坚持的最久,在1783年亡国。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按照版图面积来说忽必烈的元朝要远远大于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但是如果从国祚来说,钦察汗国要比元朝长约百年。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诺驿铝门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诺驿铝门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